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0 果洛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果洛州坚持“强化五力”构建教育援青新格局

本报讯 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在教育援助方面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智力帮扶实,极大地促进了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立足精准投入,强化教育资源供给“支撑力”

充分利用上海援建教育专项资金,实现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保障水平提档升级。累计使用教育专项资金9.96亿元,落实教育基建项目54项,新增学前校舍0.8万平方米、学位670多个,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2.3万平方米、学位1885个,加快了果洛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总投资1.25亿元的西宁果洛中学,为果洛学子提供了优良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2022年首届高考学生全部上线,本科上线率达到68.22%,为探索和发展富有果洛特色的基础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

立足精准交融,强化沪果协同育人“向心力”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战略部署,坚持把推动果洛教育发展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结合起来,做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领行动,在教育援青帮扶团队的牵线搭桥下,果洛州受援学校与北虹高级中学、鲁迅初级中学等10多所学校与单位结成友好学校和合作单位。积极开展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充分利用上海市虹口区红色教育区位优势和“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选派州属学校师生赴上海市交流学习。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沪果两地三校“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果洛学生与上海市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深入交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植根于心灵深处。

立足精准培育,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软实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教育援青帮扶团队的帮助下,开展了上海教学专家、名师、学校管理团队指导交流80余人次,讲座20余场次;果洛州教师、管理团队赴上海学习培训100余人次,通过互访交流,本土教师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益实现了迭代升级。通过“青蓝工程”,明确援青教师以培养本地人才为主责主业,避免一颗“优质种子”变成顶岗代课的“充饥粮食”,19名第五批上海援青教师结对传带了48名州属高中教师。通过设立果洛州民族中学上海援青人才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本土骨干教师全面进步。

立足精准关爱,强化人才资源“战斗力”

积极推荐援青教师参加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先后成功推荐3名上海援青教师取得青海省中小学正高级、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加大援青干部荣誉表彰力度,州民族高级中学援青教师丁志伟荣获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果洛州第八次教育大会隆重表彰了张成钢等70名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并授予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支持果洛教育事业发展特殊贡献奖。

立足精准共享,强化优质资源“集成力”

充分挖掘沪果前后方优质资源,通过多元化、多级联盟实现教育资源集成化。针对果洛中职教育发展起步晚、基础差、人才匮乏的实际,成立上海·果洛职业教育联盟,“十三五”至今选派311名果洛籍学生赴上海接受学前教育、建筑装饰、航空服务等专业学习。依托“3+2”中职与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提升中职学生成长“天花板”。成立西宁果洛中学、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三校联盟,三所州属高中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特色发展、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果洛高中教育联盟特色品牌。

--> 2023-06-23 1 1 果洛报 content_1606.html 1 果洛州坚持“强化五力”构建教育援青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