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也是平安创建的重点所在。近年来,在“十户长”制经验推广中,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司法局索乎日麻司法所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调处新措施,大力推行“十户长”制,掌握基层群众信息、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牧民群众自治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
2021年,索乎日麻司法所荣获全省“枫桥式”示范司法所称号,后续又被评为全省“枫桥式”五星级司法所。
从“示范”到“五星级”,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索乎日麻司法所调解工作有何亮点?8月18日,青海法治报“黄河源头法治采访行”采访组走进索乎日麻司法所,探访当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奥秘。
索乎日麻乡地处久治县五乡一镇中心,平均海拨在3900米以上,这里风景秀美,著名的年保玉则便位于索乎日麻乡境内。
“‘十户长’制是久治县根据就近连片、方便工作的原则,按一定居住户数量划分为若干户区,并在每十户中推选一户作为‘户长’。”索乎日麻司法所所长公保才让介绍,“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久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十户联防+人民调解’久治版‘枫桥经验’要求,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十户长’制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全乡119名‘十户长’生活在群众中,能够密切掌握群众的动态,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的优势,引导他们承担矛盾纠纷调解、信息排查的任务,积极践行‘十户联防+人民调解’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7月12日,经过“十户长”班玛多杰排查发现,索乎日麻乡扎拉村二社牧民增某与久某两家因草山使用界限引发争议,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多次发生争吵,为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引发事端,索乎日麻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调解工作小组,组织调解员前往现场安抚双方当事人情绪。
在听取双方当事人诉求,详细了解纠纷缘由和矛盾所在后,调解员邀请久治县林草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划清两家草山界限,消除双方当事人的疑虑,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十户长”制不仅仅在人民调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能帮助当地牧民群众解决“麻烦”事。“十户长”阿哇才让告诉记者,2021年德合龙村三社因雨季突发洪水,通往村里的唯一道路被大水冲断,山上放牧的牧民因此回不了家,心急如焚。得知情况后,他马上组织各家各户前去营救。
“当时水势蔓延,牲畜显得躁动不安,我一边组织人员围堵牲畜,避免牲畜乱跑,一边打电话呼叫临近的‘十户长’前来帮忙。经过近100名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及时增援,我们最终处理了险情。”阿哇才让回忆道。
公保才让说:“‘十户长’制之所以受牧民群众欢迎,关键在于符合社情民意,能够面对面、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为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现在牧民群众都知道,遇到急事难事可以随时找‘十户长’帮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久治县还开发出“十户联防长治久治”APP,牧民群众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APP反馈,由“十户长”解决或将问题上报。
“我们不定期组织动员人民调解员以及‘十户长’深入牧民群众家中,全面加强排查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债务纠纷以及草山纠纷等基层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排查456人次,排查出矛盾纠纷42起,成功调解42起,调解成功率为100%。”公保才让说。
“自‘十户联防+人民调解’推广以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进一步确保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久治县司法局将积极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辖区牧民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久治县司法局副局长拉龙卓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