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频次强化督查检查
州委州政府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切实加大督察频次和力度,加快各类问题的整改进度。截至目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21件信访举报案件均办结,中央督察组反馈的12项整改问题全面完成整改销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中涉及果洛州的149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坚持深化生态环境机制改革
制定印发《果洛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生态红线面积451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0.80%。审议通过《果洛藏族自治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2023—2035年)》,力争年内创建成功。
坚持深化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制定《果洛州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治理,推进青海三江源玛可河等7个自然保护地建设,全州设立10717名生态管护员,年均增收2.16万元,46.5亿元草补资金和20.1亿元林补资金惠及牧民,核心地区全面禁牧,重点地区限牧、轮牧,自然生态得到休养恢复,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共赢”。
坚持高质量开展学习宣传
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相融合,形成“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牢牢把握生态环境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构建了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
果洛州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十四届省委四次全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和源头的政治担当,进一步加大州域内黄河保护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成果在果洛落地。
(来源:州政府办)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全国两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和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提出“一统领四推进”总体思路,采取“八个坚持”有力措施,切实扛起守护黄河安澜的政治责任。
坚持高站位统筹部署推进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生态环保责任,强化“生态立州”战略,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果洛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示范区领导小组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等领导小组,主动融入长江大保护和黄河高质量发展,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推进。
坚持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累计投资8.7亿元实施中小河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牧区安全供水保障等工程,累计新增河道治理6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平方公里。完成124项河湖“四乱”问题整治,落实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2.03亿元,实施玛多黄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达日黄河干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玛沁黄河支流综合治理等7个项目。
坚持推进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
累计投资32亿元,组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退牧还草、重度退化草场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共治理黑土滩(坡)及退化草地改良490万亩、林草有害生物防控4072万亩、湿地保护176.5万亩、沙漠化土地治理5.7万亩,669万亩天然林和836万亩公益林依法得到保护。完成国土绿化94.7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13.5%以上,草原植被覆盖度达62%。
坚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全州新建县城垃圾填埋场10个,乡镇垃圾填埋场20个,8座垃圾无害化高温裂解设施,日处理垃圾258.7吨。新建6座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1.23万吨。新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3吨/日,同时加大农牧区公厕、垃圾处理等设施。实施大气污染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8%,全境无土壤污染地块。历史遗留矿山都已进行修复,现有的德尔尼铜矿正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州环境质量、人居环境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