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洛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25年,果洛州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农牧业总产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黄河出境水质保持在Ⅰ类,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省定目标。
探索“碳汇+”机制模式,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投资潜力。充分利用西宁、海东都市圈和成都、重庆辐射带动作用,创新“飞地经济”、运营托管等合作模式,做强做精县域经济。开工建设同德至大武一级公路、班玛至友谊桥改造升级等重点工程,推动果洛大武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规划玛多、班玛、久治机场,协调推进青甘川交界地区互联互通项目。
计划建成果洛二回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玛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早日核准开工,规划建设达日、甘德风电基地,新建合科110千伏输变电和星海、冬格措纳10千伏间隔扩建工程。积极落实绿电优惠电价政策,争取援青协作省(市)数据资源落户果洛,打造“数据援青”开放合作新品牌。
计划年内落实专项资金2.67亿元,改扩建学校20所。促进帮扶结对,打造5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大力促进藏医药发展。切实抓好保交房保交楼,申报1083户居住条件改善和221户危房改造项目。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跨地通办范围,健全“好差评”监督评价机制,建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院士、博士工作站建设,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在新的征程上,果洛州将勇毅笃行、实干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果洛实践。
聚焦民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果洛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渠道补充教师人才387名,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3所。异地办学总投资5.08亿元的果洛海东中学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45%。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7.17%、98.11%。
持续推进医院“五大中心”、特色专科门诊、“2小时救治圈”建设。投资1亿元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投入使用,建成全省首家州级包虫病检测参比实验室。
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累计办结政务服务事项29.8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9%,26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跨域通办。
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发放助农惠企贷款4.68亿元。做深做实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累计投入资金650余万元,发放消费券19.5万张,直接带动消费4600余万元。
经济平稳 居民收入稳中有增
过去一年,果洛州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全面落实稳增长、扩内需、防风险、促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州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同比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83.3元,同比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7.5元,同比增长6.8%。落实有效衔接资金8.36亿元,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1.44亿元,实施8个和美乡村和20个产业示范村项目,纳入“四个一批”管理项目684个,全州188个村年度累计收益分红5684.94万元。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果洛好物频频“出圈”
果洛州坚持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支农惠农补奖资金9.43亿元,全年出栏牲畜38.33万头只。达日县入选国家级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久治“青甘川”活畜贸易陆港基地试运营。藏雪茶、羊肚菌、黑青稞、大棚种植等产业提质扩容增效,中藏药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施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行动,绿色有机经营主体增加至7家,有机认证产品达30个。开设线上线下门店58家,先后赴上海、南京、杭州、广州、香港等地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果洛好物”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果洛州积极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布局,玛沁县、玛多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女儿湾等一批景区景点热度持续提升。格萨尔狮龙宫殿、班玛仁拓国家湿地公园分别获评全国4A级、3A级旅游景区,班玛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和全省“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
去年,果洛州成功举办第八届玛域格萨尔文化旅游节、“大美青海·高原足球”主场赛、全省第五届全民健身大赛(果洛赛区)、黄河安澜国际抢渡赛和各县节庆活动30余场次。红色舞剧《果洛·果洛》入选文旅部舞台艺术重点扶持作品,《果洛·遗·舞》在第二届全省广场舞大赛荣获金奖,《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会代表青海省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
乘风再跨越 新年满弦弓
——来自果洛州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报告
西海全媒体记者 芦舜
1月14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在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果洛藏族自治州铆足干劲,全面深化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增强经济活力,持续培育新质动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